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6届WTGTP)暨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18年年会成功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 “扫一扫”功能,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2018年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6届WTGTP)暨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和 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18年)年会于8月15—19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召开。
会议由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及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计算地球物理学实验室联合举办。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青藏高原及周缘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机制、地震观测和深部探测、地震成像理论和方法”,会议紧紧围绕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讨论:
  1、青藏高原东部及周缘壳幔结构及介质不均匀性与地震各向异性;
  2、青藏高原东部及周缘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及其相关科学问题;
  3、青藏高原东部及周缘大地震活动与地震灾害;
  4、青藏高原及邻区深部构造与动力学;
  5、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及深部探测;
  6、地震层析成像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张国伟院士、滕吉文院士、姚振兴院士、杨文采院士、石耀霖院士、红河州州委常委蒙自市委书记庞俊同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郭进义处长以及来自全国40多个单位的13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清华大学计算地球物理实验室负责人杨顶辉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与会嘉宾。杨文采院士代表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介绍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研究青藏高原东部岩石圈构造及其动力学机制将对我国防灾减灾和国土资源的长期规划起到重要作用。蒙自市委书记庞俊同志向参会人员介绍了红河州及蒙自市的人文环境、历史和现状等基本情况,感谢组委会将这样高规格的学术会议安排在蒙自市,同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王椿镛研究员代表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感谢参会代表的出席和全体会务组成员的辛勤努力。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张晓东研究员代表其他主办方发言,认为这次会议对于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合作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有利于年轻学者的培养,从而促进整个学科的发展融合。
研讨交流会先后由高原研究员、艾印双研究员、张怀教授、宋晓东教授、沈旭章教授、付广裕研究员、姚华建教授、丁志峰研究员、裴顺平研究员、黄金水教授、吴庆举研究员、陈棋福研究员和周元泽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20余个科研单位和大学的40多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开拓了与会代表的思路。
  几位院士嘉宾在会议闭幕式上,对本次会议研讨内容和会议的举行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殷切地提出了各自的希望:
  姚振兴院士对地球物理的前景十分看好,并建议地球物理与地质工作能够紧密的结合,观测资料能够开放共享,这样更有利于地球物理的发展。
  张国伟院士提出了几点希冀:一是深入对南北构造带的研究;二是板块构造的研究非常重要;三是要在充分尊重经验和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思想。
  杨文采院士强调,做一个地方就一定要去找出这个地方的特点是什么,要摒弃习惯性思维。不能拿别人的模型来套。要有自己实际工作研究结果。
  石耀霖院士对年轻的一代提出了殷切的要求:跨学科的知识应该更丰富,跨学科的基础概念要准确。
  滕吉文院士用白居易长恨歌里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来形容地球物理学工作。并指出目前我国的研究还处于“借船出海”的阶段,比如下地壳流、西藏西部的裂纹、背景噪声成像等。要实现建设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必须勤加思考,必须自主创新。
   郭建秘书长对各位院士和代表的到来和支持表示了感谢,对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予以充分的肯定。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代表学会两个专委会感谢五位院士在百忙工作中光临本次会议并提出了非常切实的建议。感谢为本次会议成功召开而作出巨大努力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计算地球物理学实验室,以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政府的全力支持,感谢参会代表积极的热情参与。同时感谢北京劳雷物理探测仪器有限公司对本次会议圆满召开给予的大力支持。

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组委会
Baidu
map